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一份来自国际组织的实习日记:从课堂到实践的跨越

作者:时间:2025-09-02点击数:

学长介绍

我是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实习生林汇栋,在中国—东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 ACC教育文化旅游部ECTD)的这段实习进入尾声,我把这几个月的工作与收获做一个尽量具体的梳理,给自己一个交代,也便于后续同事参考。

日常工作主要围绕三件事展开:双语文稿(proposal的起草与翻译)、对外联络(与东盟成员国驻华使馆外交官沟通)、会务组织(中国—东盟各类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每天到岗后的第一件事是清理收件箱与工作台账,核对前一日各项文件的进度与跟进节点;随后与同事分工处理当日需签发或外发的材料,确保流程从“拟稿—内审—复核—送件签发—外发”闭环。


日常工作

01文稿方面

我做了较多的中英双语起草与翻译。比较关键的是把握机构口径与外交礼仪。我撰写并修改了多个活动的proposal以及press release。在2025中国—东盟中心(东盟成员国政府官员)奖学金短训班(2025 ACC Scholarship Short Course Program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AMS)这一项目的前期联络阶段,我通过邮件与东盟成员国政府官员关于注册信息、航班信息等事务进行频繁联络与沟通。在此过程中,外交礼仪与用语便尤为重要。例如,尊称、头衔和机构全称第一次出现时要完整,缩略语要在首次出现处加注解释;日期、时间、国名顺序等格式按ACC既有规范执行。为减少反复,我在拟稿前先和本部门官员确认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行动动词),人名、机构名、头衔我习惯多次多渠道核对,避免低级错误。

02对外联络方面

沟通以邮件、照会为主。称谓上遵循“姓氏+职务”的规则,邮件主题尽量清晰,例如[Country]-[Event]-Action Required/RSVP by DD/MM”。例如在2025中国—东盟中心(东盟成员国政府官员)奖学金短训班(2025 ACC Scholarship Short Course Program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AMS)这一项目的前期联络阶段,我和同事一起维护了一份动态更新的学员名录,按国家、职务、饮食禁忌、往返航班和联系方式分类,在人员更迭时及时标注,减少来回问询。

照会分发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申请照会号,用照会纸打印,打印附件,盖章,封装,填用车单,请物业派送。在这一过程中,我积攒了对外联络的经验,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了自己的细致与耐心程度。

03会务组织方面

我参与了多场交流活动的筹备与执行,主要做流程单、议程排布、来宾函件、会务手册、背景制作、现场引导、后台操控及会后材料整理。会前我们通常做两轮彩排:一轮走流程(时间、动线、致辞顺序),一轮设备测试(音视频、背景板);会中重点是签到与时间把控,会后第二天内完成信息稿初稿与照片筛选,并将问题清单沉淀到复盘文档。


重点项目分享

重点项目一2025中国—东盟中心(东盟成员国政府官员)奖学金短训班2025 ACC Scholarship Short Course Program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AMS)。

我主要负责:前期对接学员收集报名表以及机酒信息、草拟并发送邀请函与议程、整理课程简介与讲师介绍、准备领导发言稿、分发学员手册、协调参访与交通。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国家,节奏与需求差异较大,我们先线上收集了各位学员的语言需求和饮食禁忌,再据此制成Excel表格,方便管理。所有材料采用双语平行版式,术语统一进表,避免多版本混用。对部分国家审批流程较长、无法按时发送所需信息的情况,我设置了分国家的提醒节点,在不增加对方压力的前提下礼貌跟进。在线下,我频繁往返中心与合作承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尽可能保证项目平稳推进。

项目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突发情况,如接机时有代表的手机没电、信号没网,无法与我们取得联系等,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功将困难克服。来自东盟成员国的政府官员代表均对中心主办的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正如有代表在闭幕式上致辞所言:

“两周前,大家带着对中国语言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奇与期待相聚北京。两周来,各位一起:在语言课堂上从‘你好’说到‘和合共生’,用汉语搭建心灵之桥:在主题讲座里对话‘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触摸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在故宫的红墙碧瓦、长城的万里雄姿、天安门的庄严壮阔里触摸千年文脉,在鸟巢的钢铁灵动与水立方的蔚蓝涟漪中感受现代奇迹;在一次次课程、一场场交谈,分享彼此,让‘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用专注与热情,把‘山海’变成了‘通途’。”

重点项目二东盟国家政府译员翻译研修班the 1st Chinese Transl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AMS)。我协助收集报名信息、整理课程资料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研修课程中也接触到一些有效的翻译训练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带回到我的专业,在日常翻译校对中提升了速度与稳定性,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实习小结反思

这段实习中,我把一些细节变成了习惯:邮件注意收件人的title;复杂任务用甘特图和检查清单拆解;对外材料坚持“第二双眼睛”复核。看似琐碎,但确实减少了返工,也让同事之间的协作更顺畅。

收获主要有三类:

一是双语公文的“手感”更稳,对语域、礼仪和格式的敏感度提升;

二是跨文化沟通更自如,知道在多边语境里如何把信息说清、把边界说清;

三是项目推进更系统,能在多条线并行时保留缓冲区,提前为不确定性留余地、留口子。

不足也很明确:

对东盟十国在教育、文化、旅游领域的最新政策储备还不够系统;

英文口头表达的随机应变需要在真实场景中继续打磨;

遇到多事件叠加的高峰期,应急优先级的判断还可以更果断。

改进上,我建议可以用表格把各国相关部委、重点项目与年度节点梳理出来,持续完善共享术语库与模板库;同时学习一些礼宾规范,减少现场环节的可预见风险。


最后总结

最后,我想感谢中心领导、部门领导给我这次在中心实习,在一线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仍记得我第一次陪Hadi主任接待来访客人时,内心的那份紧张与些许的期待。

感谢官员老师在稿件、流程、礼仪上的手把手指导,也感谢大家在高标准之下给我的信任。忘不了短训班幕后,一个个日夜里,我们共同奋战在办公室里的身影。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如星火,照亮我成长的轨迹。

我还想特别感谢同为实习生的他们:静怡和严一凡,在我初来乍到之时给予我那份最真挚的温暖。初入新境的青涩,幸得二人包容与鼓励。虽是职场同事,却胜似挚友。

感谢张嵘、好换、贾真、子玥、昊文、沚潇、海涵、张晔、孜俍,从从未梦想过的生日惊喜,到办公室里闲暇时光的畅谈与玩笑;从榴莲节共同舞动的身影,到火锅旁热气氤氲的笑靥,无一不承载着我们畅谈理想、共绘未来的青春絮语。那些相视一笑的瞬间,亦是这段难忘时光里的动人风景。

“把事情做完”“把事情做对、做稳”,这是我在ACC这段时间里最朴素、也最受用的变化。未来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持续关注并力所能及地参与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把在这里学到的专业方法和做事态度延续下去。最后,祝愿中心的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同为实习生的我们前程似锦;祝愿中心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根深叶茂、四季常青。

此去经年,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征途上续写传奇,也愿我们的生命轨迹能够再度交错。当熟悉的声音再次在耳边响起,那些共同度过的鎏金时光,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一抹温暖的底色,在人生的每一个渡口,在日子轮回的瞬间,都在浅笑盈盈。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电话:027-67883262 邮箱:wycug@cug.edu.cn

Copyright © 2016-2026 3044am.vip 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